- 索 引 號
- 07B040415202500204
- 信息所屬單位
- 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
- 信息名稱
-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127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 文 號
- 農辦議〔2025〕239號
- 生效日期
- 2025年07月31日
- 發布日期
- 2025年08月01日
- 內容概述
- 農業農村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127號建議,重點圍繞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組織模式、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廣“訂單農業”生產模式、加強服務指導等方面進行答復。
- 索 引 號
- 07B040415202500204
- 信息名稱
-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127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 文 號
- 農辦議〔2025〕239號
- 信息所屬單位
- 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
- 生效日期
- 2025年07月31日
- 發布日期
- 2025年08月01日
- 內容概述
- 農業農村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127號建議,重點圍繞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組織模式、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廣“訂單農業”生產模式、加強服務指導等方面進行答復。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127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發布時間:2025年08月01日
字體:[大 中 小]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對小農戶的服務指導促進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的建議收悉。經商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組織模式
農業農村部采取有力舉措,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引領帶動小農戶,有力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實施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資金項目,指導各地培育一批經營規模適度、財務管理規范、制度健全有效、生產服務優質、聯農帶農緊密、社會聲譽良好的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應用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模式,帶動小農戶提升綜合生產能力和發展水平。目前,納入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的家庭農場近400萬個,帶動1200多萬農村勞動力就業;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210多萬家,依法自愿組建聯合社1.5萬家,組織帶動近6000萬個成員實現合作經營增效。持續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截至2024年底,全國縣級以上龍頭企業9.4萬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285家。實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支持企業建設原料基地,升級加工裝備,發展精深加工,開展品牌營銷,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經營主體共同發展壯大。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啟動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增效帶動小農戶增收行動,引導各地構建支撐主導產業發展、帶動小農戶增收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土地經營權作價出資、吸納就業、農業社會化服務、訂單收購、收益分紅等方式帶動農戶增收。
二、關于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財政部積極支持各地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2025年,安排相關資金82.04億元,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服務公司、供銷合作社等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重點解決小農戶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關鍵和薄弱環節的機械化、專業化服務需求,推動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水平。農業農村部組織實施中央財政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支持各類服務主體,圍繞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聚焦小農戶和大面積單產提升、丘陵地區、節水農業等關鍵薄弱環節開展社會化服務。創新組織形式和服務模式,推行“服務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服務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組織形式,因地制宜發展單環節、多環節托管等服務模式,不斷擴大服務小農戶的覆蓋面。引導支持社會化服務助力糧油生產,通過典型案例宣傳推介等方式交流做法經驗。截至2023年底,全國有109.4萬個經營性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年服務面積超過21.4億畝次,其中服務糧食作物面積16.1億畝次,服務小農戶9400多萬戶。
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農村部將指導各地支持有條件的服務主體根據產業集中度、服務市場需求等,從關鍵薄弱環節切入,因地制宜建設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為廣大農戶提供綜合性服務,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迭代升級。
三、關于推廣“訂單農業”生產模式
2025年,農業農村部制定印發《分類培育壯大農業企業工作方案》,明確分行業培育龍頭企業、強化聯農帶農、促進對接合作等重點任務,引導農業企業建立更加緊密的聯農帶農機制。總結推廣龍頭企業聯農帶農的5大模式、10種類型、20個案例,引導龍頭企業通過保底收購、股份分紅、聯合合作等形式,加強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據2024年度調查,6.8萬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帶動穩定就業1400多萬人,其中農民占70%以上;自建生產基地1.7億畝,帶動農民建立訂單生產基地6.2億畝。
中國人民銀行積極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持續加大對小農戶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持續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體系。牽頭印發《關于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的通知》(銀發〔2024〕136號)等文件,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包括小農戶在內的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提升融資可得性。截至2025年3月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52.9萬億元,同比增長8.4%。二是推動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推廣農業訂單、倉單等質押貸款,合理確定貸款額度、利率、期限。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農戶融資需求和特點,豐富貸款產品體系,開發隨借隨還產品和線上信貸產品。例如,工商銀行專門針對種植和養殖行業的農戶推出“種植(養殖)e貸”,額度20萬元到1000萬元,最長貸款期限5年,還款靈活,先息后本,隨借隨還。三是持續優化小農戶金融生態環境。持續推動涉農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擴展信息種類和范圍,深化涉農信用信息共享應用。大力推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的評定工作,強化信用評價結果應用,對于信用評價良好的主體,支持金融機構給予貸款政策傾斜,帶動更多農村經營主體誠實守信。截至2024年末,全國共建設涉農信用信息平臺120個,共評定信用戶1.31億個,信用村37.33萬個,信用鄉(鎮)1.53萬個。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聚焦事關行業發展的趨勢性問題、企業普遍關注的重大共性問題,推動出臺政策舉措,強化企業常態化服務,促進農業企業做強做大。中國人民銀行將深化與相關部門協作,持續加強信貸政策指導,完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便利度,有效滿足各類小農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四、關于加強服務指導
農業農村部圍繞主責主業,加大標準制修訂力度。截至2025年4月,農獸藥殘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達到13755項,農業行業標準達到6000多項,覆蓋主要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和現代種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基本實現農業全產業鏈各環節有標可依。建成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819個,打造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178個,帶動提升全產業鏈標準化水平。持續開展“千員帶萬社”行動,制定印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工作規程》,通過業務咨詢、組織培訓、上門走訪等方式為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提供規范運營、技術指導、財稅代理等服務。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有4萬多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縣鄉基層輔導員占比為93.6%。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著力提升農業生產標準化優質化水平,加強標準宣貫培訓和落地執行,開展標準實施情況評估,強化標準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作用,指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發展,示范帶動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5年7月31日
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